據經濟之聲報道,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有關部門負責人18日介紹,證券公司直接投資業務試點以來,共有34家券商獲得直投資格,總投資額達到102億元。截至目前,有16家直投子公司已經盈利。這項為券商帶來新盈利模式的業務可能會在近期由試點轉向常規化。
在股市持續低迷的情況下,券商們也成了熱鍋上的螞蟻,承銷帶來的收入已經遠遠不如從前。但在保持著IPO第一速度的中國,券商的利潤依然處在暴利期。直投業務,就是券商寄予厚望的新的利潤增長點。所謂券商直投業務,是指對非公開發行公司的股權進行投資,投資收益通過以后企業的上市或購并時出售股權兌現。
事實上,早在上世紀90 年代初,券商直投就已經在我國出現,但由于產生許多違規行為, 2001 年4 月,直投業務從此被禁止。直到2007年9月中信證券取得直投業務試點資格。券商的直投業務再次開閘。但近兩年來,輿論對券商直投加保薦的模式存在較大的爭議,認為券商憑借天然優勢通過上市前的入股獲取巨大收益,有失公允。而且,入股之后的保薦機構往往有動力去過度包裝企業,力求高價上市。對此,銀河創業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勁松表示,目前市場上對券商直投業務的看法,實際上存在了很大的誤解。
黃勁松:PE腐敗并不是券商加直投而帶來的,本身券商如果要來參與到私募股權投資,目前沒有優勢的時候,肯定只能用保薦加直投的方式,獲取市場機會的必要條件。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不能排除個別的人個別公司的做法,因為他中間有這種天然的聯系,有容易滋生腐敗的土壤,你不能說有滋生腐敗的土壤就一定滋生腐敗。
中國證券業協會有關負責人18日指出,券商直投業務目前沒有發現重大違規和重大風險,試點在制度設計、審核把關和持續督導方面都比較嚴格。黃勁松認為,券商直投業務改變了券商“靠天吃飯”的盈利模式,同時也形成了較強的風險控制能力。
黃勁松:我當過營業部老總,我營業部老總過去就是一個生產隊隊長,我每年完成完不成任務全靠天好不好,今年風調雨順我可能就完成任務了。風不調雨不順我就完不成任務。他這個是越來越拉成投資周期后,就平滑證券公司的利潤了,這個是直投相對來說的好處。
在試點期間,券商僅能使用自由資金進行直接投資業務,自由資金的上限是證券公司凈資本的15%。目前只有中金公司得募集基金試點資格。但在記者問到直投業務的盈利狀況時,中金佳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劉釗卻很為難,他說,中金公司的直投業務實際上一直在虧損,盈利只能寄希望于度過投資期之后的3到5年。
劉釗:我們歷史上在試點期間,一直在虧損的,后面我們預期隨著業務的展開,盈利的規模會增加,因為投資期也過了,慢慢的開始有些收獲。將來我們部門的收入在整個里面,是什么樣的比例,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講,在百分之幾十應該是正常的。
中國證券業協會有關負責人還透露,按照證監會的安排,在總結試點經驗并進行進一步完善之后,券商直投有望逐步成為證券公司的常規業務。這對直投業務本身的發展無疑有促進作用,但對于已經獲得試點資格的34家券商來說,面對同行數量的增加,競爭壓力將會越來越大。 (責任編輯:風控部djj)